TI E2E support forums
Menu
Search through millions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User
Menu
Search through millions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User
E2E™ support forums
Forums
Amplifiers
Audio
Clock & timing
Data converters
DLP® products
Interface
Isolation
Logic
Microcontrollers
Motor drivers
Power management
Processors
RF & microwave
Sensors
Site support
Switches & multiplexers
Tools
Wireless connectivity
Archived forums
Archived groups
Technical articles
Analog
Automotive
DLP® technology
Embedded processing
Industrial
Power management
0
TI training
Tech days
Online training
Live events
Power Supply Design Seminar
Getting started
More
Cancel
简体中文
Taiwan
Mentions
Tags
More
Cancel
Ask a new question
Cancel
Go to Technical articles
Analog
Analog connects the real and digital worlds. Follow our experts...
Automotive
Accelerate your automotive designs with our technical solutions...
DLP® technology
Focus on what’s next in DLP technology for displays and...
Embedded processing
Processors and microcontrollers are the brains behind...
Industrial
Engineer smarter, stronger industrial systems with our technical...
Power management
Technical solutions, industry trends and insights for...
Unfiltered HTML
TI regions:
China
Japan
Korea
Taiwan
Technical article archives
Fully Charged
February 21st, 2017
Launch Your Design
December 21st, 2017
On the Grid
November 21st, 2016
Precision Hub
May 5th, 2017
Tools Insider
December 21st, 2017
University Program
December 21st, 2017
All archived technical articles
Announcements
More
Cancel
Mentions
Options
Cancel
Recommended
Most recent
Most views
Most comments
Descending
Ascending
Nancy Peng
Dec 15, 2020
德儀談基本型無刷閘極驅動器設計 – 第3部分:整合型與離散型半橋整合器
作者:德州儀器Adam Sidelsky 當設計工程師越嘗試在不斷被限縮的印刷電路板(PCB)的設計上挑戰極限,整合型多通道半橋閘極驅動器的使用就越受歡迎。PCB在電量與特殊需求功能逐漸增加的同時,體積卻能越來越小。這讓一些設計工程師開始思考到底該堅持使用傳統的離散型半橋整合器,還是轉而使用較有整合性的三段式設計,如 DRV8320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從觀察那些在選擇無刷DC馬達的積體電路(IC)時會左右決策的數據,來分析不同決策各自的優劣。 讓我們從整合型與離散型之間...
Nancy Peng
Dec 2, 2020
德州儀器談四大音效趨勢如何推動汽車應用產業轉型
目前汽車產業正致力於打造舒適的駕駛體驗,並且是在不犧牲燃料效率和製造成本的前提之下。透過整合最前端的音效技術,OEM代工業者不斷地更新其音效系統架構,以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保證安全性。 透過利用麥克風、放大器、揚聲器和先進數位訊號處理等整合技術,有助於降低背景噪音、使乘客之間的語音溝通更加清晰、緊急狀況時也能免持進行高傳真語音撥號。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談的推動汽車應用音效設計轉型的四大趨勢。 趨勢一:主動降噪系統 正如消費性電子產業早就在做的,現在有越來越多OEM代工業者開始採用主動降噪技術。被動隔離和特殊輪胎等傳統降噪技術,會讓車輛更笨重且降低燃料效率。 主動降噪 方法能提供同樣的好處,但車體重量低於被動隔離法,不會影響燃料效率。 主動降噪系統的運作原理...
Nancy Peng
Nov 26, 2020
運用TI DLP® Pico™ 技術,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桌上型 3D 列印新應用
作者:德州儀器 DLP® Pico™ 光學控制行銷與系統經理Srik Gurrapu 3D列印能夠將想像化為栩栩如生的現實。透過3D列印,學生能將自己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轉化為3D物件。設計師能在投入量產前,先將巧思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牙醫師能在診所裡直接打造防磨牙牙套,且無需再請病患跑一趟診所。3D列印的應用無遠弗屆,具有無限可能。 3D列印機的售價差異極大,從低於1,000美元到超過100,000美元都有。較低價的3D列印機通常稱為桌上型或個人3D列印機...
Nancy Peng
Nov 19, 2020
車頭燈解析度需要多高才能在路面上投射資訊?
作者:德州儀器DLP ® 車用外部照明組產品行銷工程師Brandon Seiser、Trevor Dowd 無論是您的智慧型手機、電視或愛車的頭燈,像素越高通常越好。以電視而言,高像素能提高文字清晰度,展現更豐富的影像細節。 隨著車輛技術進步,每個頭燈可提供 12 個像素以上之後,自適應式智慧頭燈(ADB, Adaptive Driving Beam)技術等新車燈應用也開始普及。而今,汽車製造商能運用 DLP® 技術設計新型汽車,將每個頭燈的像素數提升至 130 萬個。然而,一百多萬個像素有什麼用途呢? 汽車製造商需要大量像素,才能打造最佳 ADB、實現資訊投影與車道線辨識功能,然而,現今能滿足三種應用的科技並不多。其中一種是德州儀器的...
Nancy Peng
Nov 17, 2020
汽車 ADC 如何協助設計人員實現 ADAS 系統的功能安全
作者:德州儀器 Krunal Maniar 儘管當今的汽車依駕駛體驗有多個自動化層級,不過從部份自動駕駛轉向全自動駕駛的真正主因不是汽車製造商,而是交通服務提供者,例如計程車公司、租車公司、快遞及貨運公司,以及能夠提供安全、高效率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大眾運輸與私人交通工具的城市。 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在進入公共道路之前,必須歷經六個不同的自動化層級,範圍從等級 0 (無自動化/全手動駕駛) 到等級 5 (全自動駕駛),如圖 1 所示。每提升到下一個自動化層級都需要大幅進步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技術以及正確管理所有安全關鍵功能。 圖 1 :自動駕駛層級 自動駕駛汽車運用多種感測器技術,包括攝影機、雷達和光達。這些感測器因不同的環境條件和距離而各有優缺點...
Nancy Peng
Nov 11, 2020
設計高效、高性能、高速的電動車充電站
如何選擇車用相機模組的電源供應器 作者:德州儀器系統工程師Matt Sauceda 隨著車用相機技術在解析度、動態視野、幀率 (frame rates)不斷進步,電源供應架構更需要貼近特定使用情境的需求。本篇文章將探討三個增強車用相機模組的策略: 全離散式 (Fully discrete) 全整合式 (Fully integrated) 部分整合式 (Partially integrated) 本篇文章將聚焦在小型相機模組,其不包含資料處理功能,而是直接把原始影像資料傳送給...
Nancy Peng
Nov 10, 2020
如何選擇車用相機模組的電源供應器
如何選擇車用相機模組的電源供應器 作者:德州儀器系統工程師Matt Sauceda 隨著車用相機技術在解析度、動態視野、幀率 (frame rates)不斷進步,電源供應架構更需要貼近特定使用情境的需求。本篇文章將探討三個增強車用相機模組的策略: 全離散式 (Fully discrete) 全整合式 (Fully integrated) 部分整合式 (Partially integrated) 本篇文章將聚焦在小型相機模組,其不包含資料處理功能,而是直接把原始影像資料傳送給另一個電子控制單位。這些模組時常用於 環景顯示 、 駕駛監控 、 替代後視鏡系統 ,且使用來自影像資料輸出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上的前級電源電壓。 ...
Nancy Peng
Oct 28, 2020
10BASE-T1L 單對乙太網路如何以數量更少的纜線來優化網路邊緣運算
作者:德州儀器Gen Vansteeg 乙太網路已經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從商店的POS系統、體育場館的LED看板,到工業自動化流程,都能發現它的蹤影。乙太網路看似無所不在,但在某些領域仍無法廣泛應用,其中一個便是遠端工業、建築與流程自動化應用(如圖1的現場感測器)。本篇文章將聚焦此一領域,探討頻寬為10Mbps的長距離(1公里以上)雙線網路。 圖1:使用10BASE-T1L乙太網路的現場感測器 乙太網路尚未「連通」這些應用有幾個因素,主要原因在於一直到近期,乙太網路...
Nancy Peng
Oct 23, 2020
汽車電氣化如何促進電壓板網的演進
作者:德州儀器系統架構師Arun Vemuri、汽車動力部門經理Karl-Heinz Steinmetz 隨著自動駕駛功能的發展以及舒適性、便利性和資訊娛樂功能的普及,車內電能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今的汽車有愈來愈多的感測器、致動器以及讀取感測器並控制致動器的電子控制模組 (ECU)。同時,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能源效率成為重要的設計目標。畢竟,提高效率可增加車輛的行駛里程。 為了提高電源效率,汽車設計工程師在汽車中採用高電壓板網。使用較高電壓的板網不僅有助於減輕車輛的...
Nancy Peng
Oct 20, 2020
德州儀器破解48V系統的五個迷思
作者:德州儀器車用動力部門經理Karl-Heinz Steinmetz 科技日新月異、市場與環境規範不斷轉變、基礎建設逐漸擴增,這些發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皆共同實現了我們期待已久的電動車(EV)時代。根據 國際能源署世界電動車前景2020 報告,電動車銷售量,包含外掛混合動力汽車(HEV),於2019年創下210萬輛的紀錄,將路上行駛的總量推上720萬輛。 然而,即使年增率達40%,電動車佔全球汽車市場僅1%、總銷售額僅占2.6%,大部分市場仍被傳統內燃機(ICE)氣車占據。為了因應降低二氧化碳(C...
Nancy Peng
Oct 6, 2020
你可能是電源設計師的七個跡象
作者:德州儀器資深科技會委員Brian King 我強烈建議有著遠大抱負且決定攻讀電機工程專業的學生們考慮選擇電力電子學。因為任何新的電機或電子產品都需要電源供應,也就是說你未來的工作有了保障。無論你怎麼看,這個領域絕對充滿了挑戰和創新的機會,因為市場會不斷地追求更小尺寸的設備和更高的效率。 電源設計師或許不像數位設計工程師那樣新潮時髦,但如果你決定走上這條路,迎接你的將是富有挑戰和創新的工作,而且最終你可能發現自己與數位社群密不可分。 雖然電源領域中的設計師百百種,但仍看得出許多...
Nancy Peng
Sep 29, 2020
使用PSpice® for TI模擬複雜的類比電源和訊號鏈電路
作者:德州儀器電流電磁感測應用經理Ian Williams和應用工程師Bob Hanrahan 我們一般期望硬體工程師能在緊迫的專案時間內交付成果。也就是說,電路和系統設計人員必須使用一切工具來打造精確的、可靠的設計方案,使成果在第一次運作時就能有著良好成效。除此之外,考慮到現今快速發展的在家辦公模式,再再使得可以在家或遠端操控的電路模擬和驗證工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價值。 在 TI,我們已經看到工程師正在減少設計的原型設計和評估階段。某些情況下,他們會直接使用最終的...
Nancy Peng
Sep 10, 2020
延長流量計電池壽命的5種做法
作者:首席德州儀器應用工程師、科技會委員 Eric Djakam 水錶和瓦斯錶乃利用鋰錳電池(LiMnO2)和鋰亞電池(LiSOCl2)做為能源。鋰亞電池常用於智慧電錶,因為相較於鋰錳電池,它能提供更高的能源密度和每瓦發電成本效率。不過鋰亞電池的脈衝反應較弱,瞬態電流負載期間可能導致電壓大幅下降。 我們可以用混合層電容器(HLC)或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之類的緩衝元件結合鋰亞電池,以改善脈衝負載功能,但結合多層...
Nancy Peng
Sep 8, 2020
性能更佳的測量系統如何在嘈雜的環境中改善EV/HEV電池的健康狀況
作者:德州儀���行銷和業務發展總監Ivo Marocco 電池是否可靠對於現今主要會採用電池的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車(EV/HEV)十分重要。為了提升可靠性,必須提高這些車輛中電池單元測量的準確度。而為獲得更高的測量準確度,必須處理干擾數據採集以及將其傳輸到主處理器的高雜訊級別。同時,高準確度地測量電池電壓、溫度和電流還遠遠不夠,更需要實現同步化。 圖1:電池單元監測、電源和電動汽車的範例 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中的雜訊源具有不同頻率和振幅,...
Nancy Peng
Aug 26, 2020
建構具有成本效益的多功能鋰離子電池測試解決方案
作者:德州儀器工業系統/測試與測量部門主管 Taras Dudar 與德州儀器傑出技術人員 Bryan Bloodworth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無人機、電動汽車(EV)和智慧電網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增多,電池製造商也在試著利用現代科技和化學技術來挑戰電池測試和製造能力的極限。 圖1:為現代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電池 如今,每一塊電池無論大小、性能和壽命都是在製造過程中決定的,而測試設備都是針對特定電池設計的。然而,由於鋰離子電池市場涵蓋了所有的形狀和容量,因...
>